刻度器

茶屋说器油滴盏的轮回

发布时间:2022/4/14 10:46:00   
茶屋说器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清幽香醇的茶,美轮美奂的器,折射出了中国人细腻、优雅、高尚的生活情趣,是一种乐观向上的乐活生活艺术。

从本周开始,我们将以茶器的角度来看茶,同各位“红粉”一起探寻获得一杯好茶汤的秘密,一起发现茶器茶道之美。

器Ware

把它轻轻地捧在掌心,凝眸,凝思。

一颗颗灿若星辰的银色斑点,星罗棋布在凝重的釉面上,犹如繁星闪烁的宇宙,苍茫而寂寥,深邃地让人的神思漫无边际地游走驰骋。

那道幽深的釉色,仿佛带着深沉的沧桑,夹杂着缥缈的斑驳,釉上的斑斑点点浑似一只只星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低诉着掩埋在记忆深处的前尘往事。它的荣光只属于千年前那个斗茶成风的时代,上至九五之尊,中至诗礼簪缨,下至草民野夫,都习以为常地看着素白的乳雾在它厚重的身上升起、粘着、退去。渐渐地,这种习惯变成了一种依恋。不过,它始终还是没能逃脱反复无常的历史那双翻云覆雨之手,在漫漫的时光中幽独地黯淡,苍老。就这样,依稀留存着当年繁华盛开时的激越与落尽时的落寞,流转了千年。剥开尘封,拂去尘土,它再一次惊艳了世人,唤起了暌违已久的惊叹。轮回千年,它的陶土身躯与前世精魂在今生的烈焰中华丽地重生了。

克隆

从北宋建盏问世之日起,束口碗就是建盏的经典器型。它内外施黑釉,但为了避免盏底在烧制的过程中粘底,因而外壁通常只施半釉,釉水在高温下发生流动,易出现挂釉的现象,即“釉泪”,显得古朴敦实。然而,富于变化的窑变令建盏愈加美轮美奂,兔毫、鹧鸪斑(又称油滴斑)、毫变这3类的窑变纹堪称建盏的巅峰之作。这只油滴斑束口碗建盏走的无疑就是克隆古器的路线。

盏身盏内均施黑釉,黑亮如漆的釉上井井有条地镶嵌着大小不一的结晶状银色圆斑,闪耀着金属的光泽,犹如滴落水中的油滴,时聚时散,悬浮水面;又好像迢迢银汉,繁星遍撒。若把盏捏在手上缓缓地旋转,银斑在灯下会发出含蓄内敛的光芒,甚是灿烂。遥想千年前,制器者也许在某天炒菜煮饭时或某夜抬头仰望星空时突然灵光一闪,受到自然现象的启示,从而在素朴的黑釉上烧制出精美绝伦的斑纹。

盏壁上靠近口沿处,有一周向内凹的圆圈,浅而圆滑,此为束口碗的突出特点。这个圈在茶作为比屋之饮的宋代是非常实用的。宋僧惠洪曾有诗云:“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宋时点茶斗茶,上行下效,蔚然成风,因建茶的茶色较白,故颜色绀黑的建盏可谓是品鉴建茶的绝配,盏沿上的圈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点茶时注水量的标尺,如同今器之刻度。因此,可以说,油滴斑束口碗是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

盏的底足较浅,无施釉,圈足展露含铁质的泥胎本色,线条柔和简洁,同有些富丽堂皇的器身形成鲜明的对比,却不显得突兀与不谐,有着浑然天成的简素之美。但是,较之建盏古器,它系参效古法,采用现代制瓷技术,没了挂釉,虽光亮圆整,毕竟少了几分自然,多了几分匠气,此是后话。

嫁接

刚柔并济,“飞龙在天”

黑釉、油滴斑、束口盏为建盏的显著特征。除了传承仿古的经典釉色形制之外,亦有翻新之处,将经典的油滴斑“嫁接”到新釉色、新器型上,如红釉油滴斑建盏,黑釉油滴斑盖杯、壶组和茶洗等等。

红釉油滴斑,相比黑釉,器型虽别无二致,但它来得更雍容华贵。若言黑釉为宋韵,那么它则极富汉韵唐风,而且银斑在红釉衬托下,呈现出类似大理石的纹路和肌理,带着些许富丽堂皇之气。

油滴盏在器型上的与时俱进,则给人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之感。就比如油滴斑壶组“云间如意”,亦有黑釉与红釉2种,它遗传了建盏浑厚拙朴的特质,又增添了几笔轻柔舒缓的曲线。从壶嘴向壶身延展出两道波浪状的云纹,线条如行云流水般飘逸流畅,颇有云水禅意。倾壶斟茶,执盏品茗,啜饮之间,心无羁縻,纤尘不染,坐看云卷云舒。

再比如这套鼓腹壶组,壶钮、壶盖、壶嘴、壶身都能产生厚实安稳的感觉,摒弃了矫揉雕饰,契合了品茗时淡泊宁静的心灵追求。还有像“三才”盖杯,专为工夫茶量身定做,端庄秀丽,冲泡岩茶、铁观音这类“建茶新星”时用此杯组,在一片清雅的茶香中感受一番古韵,循着醇香,梦回大宋。

鸣谢:本篇文章作者:一山,茶器由友情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我的微店”购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