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度器

iPadPro,改变下一个十年的计算终端

发布时间:2023/6/20 22:51:32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来源:新浪众测

作者:AppSo新酷应用

10年前,乔布斯在向世界展示那台iPad前,说这是一台介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夹缝之间的设备。一语成谶。在后来的若干年,iPad风靡全球,成为了千万家庭老少咸宜的娱乐设备,一台在大多时间遗落在沙发「夹缝」里的设备。时隔10年,当我第n次拆开这台拥有着硕大屏幕的设备,iPad已然不复当年的模样:超窄的边框,纤薄的外形,绚丽的屏幕,甚至与笔记本电脑相差无几的键盘与触控版,都在隐喻着,这是一台真正的桌面终端。但同样的问题却如昨日重现:iPad究竟是什么?

外观

新iPadPro延续了上一代的ID设计,完全相同的正脸,同样线条硬朗、棱角分明的机身造型,连外设吸附触点也相同,这也使得ApplePencil等配件实现了隔代可用。

一眼可辨的区别来自背后的摄像头,「浴霸」造型的相机模组也使得整机重量比上一代重了3g。(12.9英寸重了10g)

除了增加了一颗万像素f2.4的超广角摄像头,更显著的变化是双摄旁边的那颗激光雷达(LightDetectionAndRanging)。

苹果不是第一个ToF,但把应用做到了最好

iPadPro上所搭载的激光雷达属于3D感知技术的一种,利用雷达发射光波,光波触及不可穿透的物体后会产生反射,记录发射回来的时间,就可以确定深度信息,从而得到一张被测物体的3D图像。这种测量方式叫直接飞行时间dToF(Direct-ToF)。激光雷达的加持,是为了实现更逼真的增强现实(AR)。以官方应用「测距仪」为例,使用旧款iPadPro或者iPhone时,由于设备使用摄像头图像感知,在测量前,你总需要花一些时间寻找特定的平面,不仅在黑暗环境下无法使用,还经常会出现虚拟物体与真实物体重叠的穿帮效果,而激光雷达加持下的新iPadPro不仅不惧暗光打开即用,还实现了非常精准和智能的探测。

比如此前测距时,你需要手动确定测量的起始点,而新iPadPro的坐标移动到物体边缘时,系统会自动实现边缘吸附对齐,同时自动生成参考线。当iPadPro靠近被摄物体时,屏幕上还会出现更多的刻度线,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物体测量。

最令人惊讶的是,根据物体的轮廓,坐标平面甚至可以自动进行三维方向的改变。「测距仪」如今可以方便地测量身高,实测大概误差在2cm以内。

另外,「测距仪」会保留历史测绘数据。AR建模的真实度也明显提升,虚拟物体不会出现此前抖动的情况,即便用手进行遮挡,激光雷达也能探测出手与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究竟在物体前还是物体后。ToF技术在相机领域的应用发端于国内厂商。OPPO早在R17Pro上搭载了ToF模组,华为Mate30Pro利用红外ToF方案实现了手势凌空操作。

同样用于手势识别,GooglePixel4的方案则是毫米波雷达(millimeterwaveradar)。根据此前一篇科普文章,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技术的差异在于雷达图像的清晰度,激光雷达由于波长最短,频率也最高,因此分辨率就越高,雷达图像最清晰。而毫米波雷达的光源波长最长,接收到的3D图像也最模糊。尽管国内厂商率先把ToF技术应用在相机领域,但苹果却将其升级,真正实现了AR技术在移动终端上实实在在的进步。室内设计师如今可以用AR快速进行3D建模,学生可以用AR实现了青蛙的模拟解剖,普通人则可以用宜家App的AR功能把千万家居「搬」进家中。

尽管AR有趣且富有潜力,但目前AR在消费领域的应用仍然凤毛麟角,AR的特性也难以成为iPadPro用户高频使用的杀手级功能。AR应用赋予设备全新的交互,作为相对传统的人机交互平台,iPadPro未必是承载AR应用的最佳设备。对于大多数用户,AR也许是新iPadPro一个没那么重要的「功能」。但苹果却得以率先架构一个庞大的AR生态,它用上一代计算平台的形式,撕开了下一代交互一道别有洞天的口子。

性能

打破了以往惯例,新iPadPro的芯片没能与同一代的iPhone11系列同卵双生,而是采用了A12Z——官方称CPU架构不变,GPU从7核升级到8核心,峰值性能更强更持久。而从iFixit的拆解得知,款iPadPro上的A12X与款上的A12Z实际上用的是同一款芯片。A12X与A12Z其实在硬件上都配备了8个GPU核心,但A12X则是禁用了其中一个。GeekBench对两代iPadPro的跑分数据显示:两代CPU的分数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在GPU图形性能上有了细微的提升。至于性能差异对于日常工作的影响,我尝试在两代iPadPro上使用LumaFusion进行两段4K视频的导出,导出时间并没有太大区别。

另外,新款iPadPro的电池容量由上一代的mAh缩水mAh,到mAh。当然也有几个好消息,A12Z配备了相比起前代更好的散热结构。而且,此次iPadPro全系标配了6GB的RAM,而这个配置只存在与上一代的1TB顶配版本中。此外,新款iPadPro支持.11ax,也就是我们所说的Wi-Fi6,能够提供更快的网络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iPad支持触控板/鼠标,改变了什么?

相比硬件本身,真正掀起这次iPadPro讨论热潮的其实是那个外设——「妙控键盘」。无论是无级调整屏幕角度、剪刀式键盘、抑或自带USB-C接口,这个外设都让iPadPro更像一台笔记本电脑。更重要的是,「妙控键盘」赋予了iPadPro一块触控板,与此同时,iPadOS13.4增加了对「鼠标和触控板」的支持。多点触控是过去十年人机交互最大的一次变革,它让手指成为更直观的交互工具,但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它指向性粗略,无法承载更多的功能按键,操作时甚至会阻挡视线,而悬空的操作也不适用于长时间工作。

正因为如此,在诞生了40年之后,鼠标依旧是每个人办公桌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在上一代iPadPro的评测里,我提到「交互」是iPadPro生产力最大的短板。而随着对鼠标和触控板的支持,这个短板彻底消失。

由于秒控键盘五月才开售,我以iMac标配的MagicTrackpad进行体验,需要注意,虽然两者交互手势相同,但手感必然会有差异,「妙控键盘」的触控板是按压式,并不支持ForceTouch。

MagicTrackpad与iPadPro蓝牙连接后,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指向球。相比桌面上的指针,这个指向球没有一味照搬桌面电脑的光标,而是适应iOS的UI植入了一些有趣的细节:

1、在深色背景下,指向球会变成浅色,反之亦然;

2、指向球靠近图标、按钮时,会出现吸附的效果;

3、在不同场景下,指向球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在文本编辑中,指向球会变成指针,方便选择文本。

4、点击右上角的时间电量,弹出控制中心。

至于交互手势,基本上复现了macOS触控手势:

●单指移动光标

●双指点按调出辅助菜单,相当于右键

●双指滚动页面

●三指上滑切换多任务,横滑动切换应用

触控版可以替代手指在屏幕的全部操作。操控体验超越了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但是仍然不如Mac上那么跟手。在很长一段时间,苹果都没有为iPad增加鼠标或触控板的支持。在iOS13最早的测试版中,光标和鼠标仅仅是藏在「辅助功能」中为残障人士使用。

理由很简单,一套用户界面很难同时兼顾屏幕触控和触控板——为触控板或鼠标设计的按钮通常比较小,而为手指触控设计的按钮则需要更大更直观。同样的道理,MacBook始终没能配备触摸屏。比如依靠触控板或鼠标的桌面对话框,x关闭按钮是个司空见惯的设计,但在以触控为基础的平板中却不复存在。从现实看,无论是Windows、ChromeOS抑或iOS,要么用户界面上偏向一种交互,要么干脆设计了平板和PC两套界面进行切换。

其实从硬件上看,款iPadPro并不是一次大的迭代,但是iPadOS13.4的更新,让iPad生态系统完成了一次涅槃重生——它引入了传统的输入设备,既实现了光标精准的操控,又以手势延续了多点触控的直观,它更像是一种基于新系统与App形态内容的交互方式,而并非是将macOS的触控交互搬运过来。新iPadPro可能是市场上唯一以一套界面兼顾两种交互的计算设备,进可生产力,退可爱奇艺。

iPadPro可能是改变下一个十年的计算终端

自年苹果开始把iPadPro包装成电脑起,世人对iPad生产力的怀疑之声就不绝于耳,包括我自己。它浏览器不支持桌面版,所以它不生产力,它不能用鼠标控制,所以它不生产力,它没有多窗口显示,所以它不生产力。这种失望的认知大多源自于一种对「生产力标准」的框架,我们习惯于把它放进MacBook或者Surface的工作流中去审视。相同的道理,如果你用触控设备的标准去审视Surface,它也不是一台顺手的设备。ChromeBook诞生之初背负着相同的压力和指摘,如果以Windows笔记本的框架去评价,它性能羸弱,没有本地应用,不连Wi-Fi简直一无是处。但它却以轻量级的云端应用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流,加之轻薄的机身和平易近人的售价,成为学生群体炙手可热的新品类。如果抛开iPad是MacBook竞品的预设,其实iPad真正改变的,是工作流。作为一个对摄影饶有兴趣的编辑,我过去在电脑上处理相关工作的工作流是,拍摄,取出SD卡,用读卡器插入笔记本,新建文件夹复制粘贴。打开Lightroom后期导出。但iPadPro的出现后,这一套流程缩短为:直接用Type-C相机连接iPadPro导入照片,打开LightroomCC后期导出到相册,甚至直接备份到云盘。

索尼A7R3的RAW文件可达40MB,在iPadPro的表现甚至好过我那台17款MacBookPro。而iPadPro的轻便让我得以在旅途中更好地利用闲散时间,后期从正襟危坐在电脑前的严肃工作,变成了躺在沙发上触手可及的消遣。不知不觉,我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电脑上的Lightroom。生产力的定义因人因工作属性而异,工人眼中强大的生产力——挖掘机,在你我手上可能毫无用途。

如今,是应用而非性能和交互正在限制着iPadPro能做什么,由于缺乏应用,编译iOSApp、视频压制并输出到多种格式、绘制复杂的CAD图片,这些工作iPadPro仍然难以与桌面终端相提并论。但这恰恰是我并不担心的地方,应用生态的建设,是苹果一贯的优势。正如iPadPro上的Lightroomcc,并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移植,而是一个充分照顾到用触控后期操作的版本。让iPad支持触控板,改变的不仅仅是你操作iPad的方式,更是重新构建整个硬件和软件的封装,改变的是整个iPadOS的应用生态。我们有望看到更多App的变化,它们既不是mac的移植版,更不是iPhone的放大版,它就是独一无二的iPad版。

分析师BenThompson曾分享过一个故事:学校要求她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完成一项工作,在学校的电脑上用Word编辑一个文档,然后保存到文件夹里。而他女儿从小用iPad,完全不能理解保存文档、建文件夹、复制文件这些概念。当千禧一代在目不识丁的时候就在触摸屏上剑指如飞,用iPad看动画片打游戏学习唐诗,你问他:什么是电脑?答案未必是学校机房的台式机。在过去,iPad在生产力的弯道常常被归咎于iOS系统的诸多限制,但iPadPro的希望也恰恰是它背靠着iOS这么一个庞大和完善的生态系统,在于年轻一代从小被影响和教育的群众基础。替代马车的,从来都不是一匹更快的马,而是汽车。iPadPro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计算设备,绝不仅仅是因为它越来越像笔记本,而是它正在从根本上塑造新的工作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9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