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度器 >> 刻度器市场 >> 被你小瞧的玻璃器皿其实并不简单
移液管是准确移取放出溶体体积的量器。它是一根细长中间膨大的玻璃管,在管的上端有刻线。膨大部分标有它的容积和标定时的温度。
移液管的规格及参数
移液管使用注意事项
①用铬酸洗液将其洗净,使其内壁及下端的外壁均不挂水珠。用滤纸片将流液口内外残留的水擦掉。
②移取溶液之前,先用欲移取的溶液润洗三次。润洗方法是:吸入溶液至刚入膨大部分,立即用右手食指按住管口(尽量勿使溶液回流,以免稀释),将管横过来,用两手的拇指及食指分别拿住移液管的两端,转动移液管并使溶液布满全管内壁,当溶液流至距上口2~3cm时,将管直立,使溶液由流液口放出,弃去。
移液管使用中常见错误
1.未用待移液润洗移液管或标准溶液中被带入水;
2.“吸空现象”导致溶液在管内上串下跳;
3.反复吸液,不能使液面上升到刻度线以上;
4.移液管把持方法不对;
5.定刻度时溶液总是停在刻度线以下;
6.转移溶液时移液管尖嘴未贴下面容器内壁;
7.转移溶液时,尖嘴插入下方容器瓶底;
8.转移溶液时未等待15秒,即把移液管拿走;
9.移液管尖嘴处最后一滴溶液盲目吹出;
10.吸量管转移小体积溶液时,用尖嘴处刻度定体积。
三、吸量管
吸量管是带有分刻度的移液管,用它可以称取不同体积的溶液,常用规格有1mL、2mL、5mL,10mL等。
吸量管容量的准确度级别分为A级和B级,产品分为以下三类:
①规定等待时间15s的吸量管,这类吸量管的容量准确度均为A级。其形成为完全流出式,零点在上。液面降至流液口处静止时,应等待15s,再从受液容器中移走吸量管。
②不规定等待时间的吸量管,这类产品分为A级和B级。不规定等待时间,即一旦确定液面已静止,吸量管即可与接受容器脱离接触。
③快流速和吹出式吸量管,这类吸量管的容量准确度均为B级。不规定等待时间,其形式为完全流出式,有零位在上和零位在下两种。快流速的产品上标示“快”字,吹出式产品上标示“吹”字。使用吹出式吸量管的全容量时,液面降至流液口静止后随机将最后一滴残留液一次吹出。这两种吸量管流速快、准确度低,适于仪器分析实验中添加试剂,一般不用它加标准溶液。
吸量管的使用方法与移液管大致相同,这里只强调几点:
a、由于吸量管的容量精度低于移液管,所以在移取2mL以上的固定量溶液时,应尽可能使用移液管。
b、使用吸量管时,尽量在最高刻度线处调整零点。
c、吸量管的种类较多,要根据所做实验的具体情况,参照上表中的数据,合理地选用吸量管。
四、滴定管
滴定管是滴定操作时准确测量放出标准溶液体积的一种量器。根据其构造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两种。
酸式滴定管下端有玻璃旋塞,用以控制溶液的流出。
碱式滴定管下端连有一段橡皮管,管内有玻璃珠,用以控制液体的流出,橡皮管下端连一尖嘴玻璃管。
酸式滴定管只能用来盛装酸性溶液或氧化性溶液,碱式滴定管只能用来盛装碱性溶液或非氧化性溶液,凡能与橡皮起作用的溶液均不能使用碱式滴定管。
使用滴定管的注意事项
①检漏:使用滴定管前应检查其是否漏水,活塞转动是否灵活。若酸式滴定管漏水或活塞转动不灵,就应给活塞重新涂凡士林;若碱式滴定管漏水,则需要更换橡胶管或换个稍大的玻璃珠。
②洗涤:根据滴定管的沾污情况,采用相应的洗涤方法将它洗净,为了使滴定管中溶液的浓度与原来相同,最后还应该用滴定用的溶液润洗三次(每次溶液用量约为滴定管容积的1/5),润洗液由滴定管下端排出。
③装液:将溶液加入滴定管时,要注意使下端出口管也充满溶液,特别是碱式滴定管,它下端的橡胶管内的气泡不易被察觉,这样,就会造成读数误差,如果是酸式滴定管,可迅速地旋转活塞,让溶液急骤流出以带走气泡;如果是碱式滴定管,向上弯曲橡胶管,使玻璃尖嘴斜向上方,向一边挤动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喷出,气泡便随之除去。排除气泡后,继续加入溶液到刻度“0”以上,放出多余的溶液,调整液面在“0.00”刻度处。
④读数:常用滴定管的容量为50mL,它的刻度分为50大格,每一大格又分为10小格,所以每一大格为1mL,每一小格为0.1mL。读数应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滴定时,最好每次都从0.00mL开始,这样读数方便,且可以消除由于滴定管上下粗细不均匀而带来的误差。
⑤滴定:使用酸式滴定管时,必须用左手的拇指、食指及中指控制活塞,旋转活塞的同时稍稍向左扣住,这样可避免把活塞顶松而漏液;使用碱式滴定管时,应该用左手的拇指及食指在玻璃珠所在部位稍偏上处,轻轻地往一边挤压橡胶管,使橡胶管与玻璃珠之间形成一条缝隙,溶液即可流出,要能掌握手指用力的轻重来控制缝隙的大小,从而控制溶液的流出速度。
来源:食品论坛网友分享,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提醒:文章内容用于学习和交流,仅供参考!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