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度器

博物馆巡礼邯郸市博物馆里的国家宝藏

发布时间:2024/7/31 13:59:23   

“号"外的话

博物馆,是岁月的沉淀,历史的珍藏。是时间长河里闪亮的珍珠。

大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不仅是运河城市最重要的无形财富,而且它们还留着共同的自然与人文的印迹:运河。

大运河城市博物馆里,每一件藏品,每一册资料,每一幅图画,都无言叙述曾经的辉煌、不凡的过往。它如同滴水,折射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太阳。

走近它们,感受到的是厚重的自豪与认同。

走进它们,触摸到的是满满的自信和骄傲。

近些年,随着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的热播,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并喜爱上我们国家的文物,那你知道邯郸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国家宝藏”吗?今天,带你一起去看看,邯郸市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

青铜马

邯郸市博物馆《赵文化展厅》中陈列着目前我国最早、最具有写实艺术风格的三匹青铜马。它们形态各异,一匹作仰头行走状,一匹作低头伫立状,一匹作俯身觅食状。仔细端详可以发现,这三匹马的尾巴均打结,而且肌腱隆突、四肢发达、背部丰满、臀部强健、马颈有力,根据这些特征,专家推断它们是成年蒙古战马的造型,很有可能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产物。

三匹青铜马分别长24.1,高15,腹围18.3厘米;高14.9,长22.5,腹围18.0厘米;长25.12,高18.7,腹围17.5厘米。于战国时期的赵王陵二号陵出土。

经专家考证,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具有写实艺术风格的青铜马,比汉代有名的“马踏飞燕”还要早年左右,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一级文物,堪称“国宝”。

蟠螭纹马首耳大铜鉴

这件青铜鉴为国家一级文物,口沿窄方,颈部饰一对圆雕马首环耳,马鬃毛卷曲,极具张力,上腹部饰兽首耳一对,口沿饰綯索纹,颈部及腹部以凸弦纹相隔,内填细密的蟠螭纹。该器物体型较大,铸造精良,纹饰细腻。

文物高25.1、口径45.1、底径24.3厘米,年于邯郸市张庄桥汉墓出土。从器型和纹饰来看这件应为战国早期器物,却出土于东汉王侯级别的墓葬中,说明早在东汉时期,这件马首耳大铜鉴就成为一件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的前代重器,不仅为主人珍视,更成为珍贵的陪葬品。

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承盘

樽高28.3、口径36厘米,盘径47.7、高8.5厘米,是国家一级文物,于东汉时期的张庄桥汉墓出土。

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分乘盘和酒樽两部分,通体鎏银,纹饰鎏金。酒樽盖隆起,上面三只朱雀展翅欲飞,酒樽腹部两侧透雕蟠龙铺首衔环,酒樽壁部采用细线镂刻的手法,描绘出流云,鸟兽,奔鹿,羽人,西王母,侍者,奇花异草等神仙境界图景,酒樽底部以熊饰作三足,装饰与乘盘足相同,熊身和铺首镶嵌玛瑙、绿松石、水晶等。

在托盘底部有隶书铭文:“建武廿三年蜀郡西工造乘舆大爵酒樽。”由此可见,这件金樽乃汉代鼎鼎有名的官造——“蜀郡西工”的杰作。铭文中的“乘舆”二字,表明了这件器皿是蜀郡西工专门为皇室制造的。如此精美绝伦的酒樽,是邯郸市博的镇馆之宝。

透雕夔龙纹金牌饰

文物高4、长7.2厘米,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于战国赵王陵二号陵出土。

这件长方形透雕夔龙纹金牌饰,采用金铜合金铸造而成,经测定含金量为40%,四周边框上饰涡纹,牌面透雕两夔龙纹,两夔龙以牌面中心纵轴对称分布,头向内侧,作腾空而起状,形态逼真,背面两侧有带形穿鼻,便于与织物或革带缝缀联结,其上侧边框有刻有一行细小浅淡的细小文字,疑为先秦铭文。这件透雕夔龙纹金牌饰,是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民族融合的产物,是先秦服饰金器之精品,具有特别的历史、艺术价值,被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

刻度天禄架熨斗

器物架高52、斗长44、底径26.7厘米,是国家一级文物。于东汉时期的张庄桥汉墓出土。

刻度天禄架熨斗,通体呈翠绿色,器形高大,厚重,比例匀称、稳定,支架柄细长,中部有孔可插置熨斗,支架顶部雕饰有“天禄”。“天禄”为传说中的瑞兽,是常见的汉代装饰,寓意为“天赐的福禄”。这只“天禄”的铸造运用了圆雕、浮雕、线刻等多种手法,构思精巧自然,造型生动,憨态可掬。这只熨斗柄上还铸有12个圆圈代表刻度。有专家认为该器物有“持权柄以熨天下”的寓意,礼仪陈设的功能更多一些。

玉铠甲片

“玉铠甲片”是国家一级文物,属于战国时期(公元前-公元前年),于年赵王陵二号陵出土。

玉铠甲片,玉质灰白色,间有褐斑,颜色并不均匀。玉片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两面抛光,正面边缘打磨变薄,边缘有钻孔,以供穿缀之用。其形制与秦陵出土的石质铠甲类同,应为玉铠甲片。玉片厚重,且质地相对脆弱,制成铠甲并无实用功能,应为殉葬专门制作的葬玉,它的出现对汉代最高级别葬玉——玉衣的出现有很大影响。

白地黑绘“时苗留犊”瓷枕

瓷枕长42、宽18.5、高15.1厘米,是国家一级文物,是元代的文物。

白地黑花“时苗留犊图”瓷枕,是元代磁州窑瓷枕的代表作之一。整体做长方体,四面枕墙和枕面多层随形边框内套以菱形开光,边框和开光之间填以繁复的缠枝花卉,枕墙菱形开光内绘简洁的竹枝、团花纹饰,枕面开光内绘“时苗留犊”故事。时苗与老乡依依惜别,母牛与小牛即将分离的场景。这种对历史的纪实与传承非常宝贵,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

红玛瑙带钩

文物长11.3、宽8.1厘米,是国家一级文物属于战国时期(公元前—前年)于年邯郸钢铁总厂西区墓葬出土(藏于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红玛瑙带钩由整块玛瑙雕琢而成,体型硕大。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深红与青黄双色,正面深红色,可见斑状、枝条及水波状天然纹理;背面中部青黄,有絮状结构,不透明;钩首呈鸭嘴形,短颈,双层肩;腹部呈半圆形,表面略鼓,背面齐平,正中为较大的圆柄状钮。这件玛瑙带钩是战国时期玉带钩中的精品。如此体量和重量的器物当不是日常生活用品,而是特殊场合使用的礼仪用器。

鎏金龙虎嵌玉龙剑首

文物长15.5、宽2.2、高15.1厘米,是国家一级文物,于战国时期的邯郸市十中墓葬出土。(藏于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剑首,是镶嵌在剑柄顶端的装饰品,以玉或金属制成。这件鎏金龙虎嵌玉龙铜剑首,应为礼仪等级的象征。由鎏金铜质龙、虎和玉龙三部分构成,铜龙居下,昂首曲颈,拱背卷尾,体表饰卷云纹,玉龙居中,青玉质,与铜龙形制相近,表面饰谷纹,铜虎居上,造型极具张力,昂首挺胸,口含红玛瑙珠,弓背垂腹,四肢伸张。整器构思精巧,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反映出战国时期赵国冶铸和玉器手工业的高度发达。

(大运河新闻)

来源:河北文旅发布

实习编辑延晨徐蓉丁雨皓

一读桂艳张莉

制作曹宇

责编肖东

审稿晖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3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