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度器 >> 刻度器优势 >> 讲堂期详解李恩菲尔德步枪,只
文
老白每周一、三更新
无烟发射药代替黑火药
在年,英国使用黑火药作为枪弹的发射药,服役了一款发射使用黑火药的.口径步枪,这款步枪叫做MLM(李-梅特福弹匣式步枪),但是这款步枪存在操作不便,加工工艺复杂不适合大量量产等问题,因此在后来英国与南非布尔人建立的共和国之间发生的第二次布尔战争之后,英国决定对这款步枪进行升级修改,修改升级的版本就是在上个世纪大量服役并延伸出大量版本的李-恩菲尔德步枪。
▲讲堂期视频
射速不亚于半自动步枪的李恩菲尔德
李-恩菲尔德步枪出现之后衍生出非常多的版本,是世界上量产数量仅次于AK-47步枪系列枪族的步枪,这款步枪发展于发射.口径枪弹的Lee-Metford改进型。在年,英军对发射药进行了优化,将黑火药改成无烟发射药,无烟发射药对枪管的烧蚀较大,还会影响弹道性能,因此需要对枪管进行调整,当时英军任命恩菲尔德兵工厂负责改进枪管的膛线,改进的版本被命名为李-恩菲尔德弹匣式步枪MkI型。这个型号其实就是将MLM步枪更换枪管转换而成的,随后英军开创了短步枪的概念,这个概念的产物就是比MLE步枪更短更轻,介于标准型长步枪和卡宾枪型中间的SMLEMkI(第1型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随后根据战争的发展和实际的需求,李-恩菲尔德步枪又发展出各种类型的版本,无论是品类和量产数量都非常的丰富。在整体设计方面,李-恩菲尔德步枪系列基本上都使用一样的枪机结构,以MLEMk.I为例,整体的长度为毫米、枪管长度为毫米、重量为4.19千克。结构设计上包括枪管、整体式下护木、上护木、弹匣、扳机机构、枪机和肩托等组成。在枪管的设计上,早期的版本因为换成了无烟发射药的弹药,因此枪管内部不会像黑火药一样会有残留物,所以抛弃了便于维护的稍带圆角的浅阴线,也就是梅特福德膛线。再加上无烟发射药的燃烧温度非常高,在发射的时候对枪管烧蚀比较严重,因此改成了5条较深的左旋方角膛线,这种膛线设计非常的经典,是由恩菲尔德兵工厂的工程师所设计,所以也称为恩菲尔德膛线。在枪口部位设计有大麦粒型准星和刺刀座,准星外部有准星护圈保护,这个护圈是由前托的枪口箍上延伸的两片护耳形成的,在后来量产的时候发现这种准星生产比较复杂,就把准星改为柱形准星。枪口部位可以安装当时配备的枪口榴弹发射器和钢丝剪,枪口钢丝剪可以说是早期堑壕战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后来随着战争的发展慢慢的就被淘汰了。刺刀座上可以安装P型刺刀,后续换成了P式刺刀,枪口可以接上特制的枪榴弹发射器,这种发射器跟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日本二战时期使用的枪榴弹发射器很像。该枪榴弹发射器可以使用空包弹抛射No.36米尔斯手榴弹,当时在发射榴弹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枪管膛压过高的情况,一般有条件的时候会在护木上缠绕着铜线增加强度,使发射枪榴弹时更安全。上下护目套管使用紧固箍紧固,在上护木后侧配备有一个可调整的标尺,这个标尺搭配一个可调整的V形缺口照门进行瞄准,照门跟准星一样都是安装在枪管上的,可以在米的有效射程内进行调整瞄准。在年英国还把标准型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加上木制腮托板及No..5倍望远式瞄准镜当做狙击步枪来使用,在后来为了简化生产工艺,将表尺换成了有两个装定位置的L形翻转式表尺。在标尺照门左侧护目上,是一个前齐射瞄准具,这个瞄准机构由一个带刻度的转盘装置和机匣左后部的长杆形的折叠觇孔照门组成,齐射瞄具的作用是向~m的射程内提供曲射的间接火力,属于比较早期的作战需求。在使用的时候根据需要把刻度盘上的转臂设定在指定射程刻度上,并把后面的折叠照门竖起,通过觇孔与转臂头上的一个小粒形准星来瞄准目标,此时听从号令一起齐射,基本上就是早期一排排士兵向远处一队集群目标打排枪使用。这种思路还是一战更早时期的作战模式,在后来机枪和轻型步兵火炮普及后,这种方式已经非常落后了,所以在年以后生产的版本基本上都不再安装这种齐射瞄准具。李-恩菲尔德步枪的枪机为JamesParisLee?发明的一种旋转后拉式枪机,这种枪机机构跟毛瑟式和莫辛纳甘式组成比较主流的三种栓动式枪机。??李-恩菲尔德步枪的枪机为后端闭锁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具有可靠、枪机行程短、操作方便的优点。?该枪机闭锁采取枪栓中部的闭锁凸榫闭锁,拉机柄解锁的时候需要旋转60度解锁,开锁操作也比较顺滑省力,因此诞生出了一种快速操作的方式:??
?当时可以通过右手拇指推动枪栓复进,中指扣动扳机射击,食指拉动枪栓退壳,这套操作能实现很高的射速,如果操作熟练的情况下可以实现6.5秒10发的射速,如果弹匣容弹量再多的话,可能还会更快,几乎赶上了半自动步枪的射速了。在当时的市面上类似的步枪中是实战射速最快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之一。?供弹机构采用的是固定式盒型双排10发弹匣装弹,虽然弹匣是可以拆卸的,但是并不是为了方便直接更换弹匣使用的,而是为了方便日常维护或发生损坏时更换而设计的,一般在战场上士兵是不通过更换弹匣来装填弹药的。装入子弹时从枪机上方的抛壳口压入弹药进行补充的,跟同时代的其他固定弹仓的连发步枪操作方式相同,毕竟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想到利用可卸式弹匣来提高装填速度。李-恩菲尔德步枪的设计师也一样没有往这方面想,其弹匣的释放卡笋也就没有设计在便于拆卸的位置,而是设计在扳机护圈内,这个位置非常隐蔽,可以防止射手误操作而掉丢弹匣,当时为了防止会发生丢弹匣的情况,还给每个士兵额外多配发一个弹匣留作备用使用。在安装弹药完毕之后,就可以上膛射击,因为是弹匣供弹和省力的旋转后拉式枪机结构设计,可射手可以很快的进行火力输出,在当时可以大大提升持续火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中,李-恩菲尔德步枪迅猛的火力输出给当时的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一度让敌人以为这是机枪输出的火力。不过当时的军方其实并不想让士兵一下子输出这么多的火力,毕竟弹药是非常重要的,当时为了避免士兵在较远的距离开枪浪费枪弹,特意配备了一个叫做弹匣隔断器的装置。这个装置可以从机匣右侧插入,插入之后就可以阻隔弹匣的供弹,这个时候射手每射完一发子弹后就必须从身上的弹药袋中取出另一发来装填,起到降低射速、节约枪弹的作用。当等到敌人靠近的时候,再把隔断器抽出改由弹匣供弹,以提高射速进行快速持续火力输出。虽然这种设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战中并不实用,在激烈的战况下很容易紧张无法抽出,因此在二战的时候基本上弹匣隔断器这种东西就消失了。往后则是枪托的结构,在后期为了用于狙击作战使用,还在枪托上增加木质托腮板,在发射.英式步枪弹的时候枪口初速度为米/秒、有效射程为米、最大射程为米,通过5发的弹夹进行装弹使用。李-恩菲尔德诞生之后经过多次调整升级,衍生出了大量的版本,例如后来的L42A1狙击步枪、卡宾枪和No.1到No.5系列型号,在二战中被大量的国家和地区使用,几乎在二战以及战后的大小战场上都出现过它的身影,乃至于现在的某些国家和地区都能看到它的服役,堪称是一款常青的步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