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度器

母乳宝宝不知道吃饱没不一定要挤到刻度奶瓶

发布时间:2023/4/12 10:28:57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宝妈们刚刚享受到卸货的喜悦,立马又接到一个艰巨任务——哺乳。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学育儿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新生儿的家长已经意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芽芽妈也帮忙解答了不少新手家长关于宝宝喂养的疑惑难题。下面芽芽妈总结了最容易中招的五个喂奶误区,希望帮助新晋爸妈少走些弯路。

误区1、吸出乳汁后用奶瓶喂养

芽芽妈曾经接到过一位家长的求助,说她在宝宝出生以后,每天无论做什么都是严格按照育儿指南、科学杂志,担心宝宝吃不饱就连给孩子喂奶都是用吸奶器把乳汁吸出以后,装进标示刻度的奶瓶里面,按照书上所示、比照着自己孩子的月份,定时定量分毫不差的喂着奶,但是宝宝的体重就是不长。

现代家长对于养育宝宝的焦虑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行为是根本没有必要的。母乳喂养的意义不是简单的让孩子吃到妈妈的乳汁而已,还包括亲子间亲密的接触和互动,这对母体和婴儿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多正向的意义。

观察宝宝是否吃饱,可以通过对宝宝的情绪、尿量、体重等多方面来判断。

吃完母乳后有满足感,愉悦,能维持三小时左右再进食。

全母乳喂养的第五天起,每天能尿湿5~6片尿布,每片约有3汤匙水的湿度。

身体结实,出生一到二周恢复出生时的体重,并稳步增长。

如果宝宝符合以上标准,就不用担心他吃不饱了。

误区2、担心营养不够,提前添加奶粉

常听宝妈向芽芽妈抱怨,老人嫌自己的奶水颜色浅,觉得营养不足,迫不及待地给宝宝添加奶粉。其实这样的判断并不准确,有过哺乳经验的宝妈知道,乳汁性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刚生娃后的“初乳”非常浓稠,颜色较重,看起来发黄,量极少,这时乳汁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和糖的含量较低。3、5天之后变成“过渡乳”,分泌量明显增多,脂肪和糖的含量也开始升高。再过半月左右,发展成“成熟乳”,蛋白质的含量降低,脂肪和糖较多,乳汁的成分比较稳定。另外,哺乳时还分前奶和后奶,仔细观察会发现每次哺乳时,前奶比后奶的颜色要浅一些,是因为后奶的脂肪含量更高。

仅凭乳汁颜色就断定奶水的营养不足,过早的喂食奶粉是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的。而且如果本身母体的奶水充足,却过早的添加配方奶粉,很有可能影响宝宝吸奶量,造成回奶,就得不偿失了。

误区3、新生儿暂喂奶粉

健康的足月宝宝真幸福,因为他们有很大的概率可以第一餐就吃到珍贵的初乳,妈妈的初乳蕴含了母体的抗体、免疫物质,还有丰富的蛋白质、盐分,可以满足新生儿的身体需要。

当然有的妈妈开奶会慢一些,这个时候在宝宝的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留在妈妈身边也是最好的选择,可以让宝宝与妈妈亲密接触,比如趴在妈妈的身上,听着妈妈的心跳,既可以让宝宝感觉到安全感,也可以刺激妈妈分泌更多利于开奶的荷尔蒙。这期间建议让宝宝多进行哺乳的动作,婴儿的吸吮可以刺激乳腺分泌,有助妈妈更快开奶。

第一餐吃母乳也可以避免配方奶粉中的异原蛋白质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

误区4、6个月以后的母乳就没有营养了

我们前面有提到母乳的营养是随着宝宝的成长变化的,在宝宝满6个月之前,母乳完全能够提供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和热量。当宝宝满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儿科协会仍旧建议持续哺乳至2岁或2岁以后。

也就是说,添加辅食只是离乳的开始,至于何时彻底完成离乳,则视宝宝和妈妈的具体情况而定。宝宝的自然离乳,需要循序渐进的科学步骤,需要妈妈精心计划、调节以及关爱。

无论孩子多大,母乳都会提供丰富的营养。不过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来说,吃母乳的情感因素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误区5、喂奶前需要给胸部进行彻底消毒

母乳喂养本身就是自然、有菌的过程,妈妈的肌肤上,会有些正常的细菌和微生物,哺乳的过程中这些细菌微生物进入到宝宝体内,也是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生长的正常过程。

母亲哺乳前只需要清洗干净双手,用干净的温毛巾擦拭乳头即可。

过度强调环境的无菌性反而会使得本就偏弱的宝宝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引起病菌的繁殖,从而增大了生病的几率。

看过了这么多的误区,你踩中了哪个雷?其实在宝宝哺乳的问题上,芽芽妈虽大力支持母乳喂养,但是如果宝妈因为某些因素乳汁不足,选择其他喂养方式也是正常的。在科学育儿的道路上年轻家长也切忌用力过猛,每个萌宝的体质不同,听专家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宝宝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你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发现哪些小妙招,欢迎来和芽芽妈分享哦!

参考文献

斯蒂文谢尔弗,池丽叶.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王婷.母乳喂养方法的改进对婴儿和母亲的远期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01):-.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0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