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度器 >> 刻度器资源 >> 声合深究好声音速成,是教学有方还是叫
上周去一家单位讲座,休息期间一位学员来问:“练出好声音有没有速成之道?”看我一愣,她接着说:“平时觉得自己声音单薄不好听,很想改善一下声音品质。看到网络上有不少‘好声音’速成班,上过几期,速是速了,但是没成,心里就画了问号。”我想了想,笑着反问:“吃一个月方便面,能吃出好身材吗?”她也笑了。
图片来自网络我的意思很明确:速成好声音,八成是个坑
回家后上网搜了搜,真是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用“好声音速成”当关键词,搜出了一百六十多万条结果,加上“培训”二字再搜,居然也有一百二十多万条,点开一条号称“好声音精华速成班”的页面:一个星期的初级班,收费元?
从课程介绍看,招生面向五音不全和零基础者,讲授内容共九个版块,从气息讲到嗓音保护,从语音说到情感表达,号称“九音真经”。这样的训练,收费高低暂且不论,仅就知识体量来说,至少是播音专业大学生一年的内容。想让“零基础”甚至“五音不全”的学员在一周内搞定,无异于天方夜谭、
图片来自网络花了点功夫,翻看了部分打着“速成”旗号的教程和视频,大略总结了一下他们的速成之道:
认识浅表化
该讲十分的讲到三分,该说明白的道理浅尝辄止。声音的物质性被强调,情感性被忽略;工具性被凸显,社会性被忽视;声音的装饰作用被强调,而言为心声的人文特征趋向于归零。
如果把声音比作人的第二张名片,那这些速成的名片图案印得花里胡哨,用的纸张却是草稿纸一样的质地。这样的名片递出去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吗?要知道,声音不只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自身的形式也具备一定的社会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只说了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话是好话,可是那份喧哗却给林妹妹留下了“放诞无礼”的印象。可见,一个人如何使用声音,与他所处的外部环境、社会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反映着他的性格秉性和文化修养。这种浅表化、工具化的倾向走向极端,就是孔子深恶痛绝的:“巧言令色鲜矣仁!”
标准“样子”化
任何训练都要从模仿入手,给学员一个标准,让学员对照练习,这样的做法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某些课程中讲师把自己的声音状态当成模板输出、复印给学员。讲师给“样子”,学员只会跟着“打样子”,却并不懂得声音训练的标准是根据条件,因人而异。
好声音有没有标准?
有!清晰、流畅、规范、集中,这些都是好声音的标准,如果与表达相结合,还可以有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多样等等。但是,这些标准是共性的、包容的,而不是某一种具体而微的“样子”。比如男性的声音就一定要宽厚深沉,女性的声音一定要清脆嘹亮,这样的认识无异于刻舟求剑,在如此这般的“样子”下指导的训练也只能是刻舟求剑,削足适履。
图片来自网络训练格式化
发声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每个人发声通道的生理条件不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学习进度也难统一。因此,声音训练的过程中集体教学与个体指导一定要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播音专业的语音课一定要大小课结合来上的原因。但是,这种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要求与速成化培训的基本逻辑在本质上是矛盾的。
速成的前提是训练的流程化与格式化,非此不能保证速度。而一旦进入了流程化与格式化的训练,学员就好像登上了现代化车间的流水线,等待着讲师对他们的某些器官的运转进行刻度化调整。几步一个程序,几天一个周期,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速度绝对有了,效果如何怕是得要打个问号。
图片来自网络课程速食化
曲艺行里有句话: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练不好一张嘴。虽然只是句俚语,却也道出了语言能力提升的艰苦性与长期性。对普通人来说,练出属于自己的好声音未必要下二十年的功夫,但是,“一周见成效”“一月出成果”恐怕也有相当的难度。于是,课程速食化成为速成培训的必然选择。
速食化特征有二,一是分量足,二是成套路。分量足是说课程信息量大,本文开头所说的一周学完“九音真经”就是典型例子。先不说效果怎样,光看看课程表就足够让学员获得某种期待甚至是满足。殊不知,就语音发声来说,知识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实践越多就了解得越真切;反过来,了解得真切了也能更好地指导实践。这种囫囵吞枣得来的知识既难成体系,也很难对实践产生多么有价值的指导。再说成套路。套路的内容通常是教师的一些“独门秘技”,再包装上类似“如来掌”或“越女剑”之类的名头,着实唬人。
其实,语音发声的内容没有什么神秘的,只要拥有科学的指导和持久的训练,必然会有成效。而那些招数套路,虽然也不乏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有些还蕴藏着教师的灵感和心血,但这些“招数”要想起效,还是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所谓“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只是满足于术的精进,而不在基本认识和基本能力上下功夫,套路会变成模式,招数也就成了花架子。
图片来自网络现代人重视声音,道理跟过去人重视书法是一样的。从形式上讲,书法是线条的形式,但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跟文字与文化密切相关。
同样,声音既是语言的载体,也能成为心性与品格的外在呈现,它的修习同样不可妄求速成。唐代学者马冯在《意林·唐子》中说:“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意思是说,船顺着水流的方向行得就快,人按照正确的道路走就不会迷失。
要想走上好声音的修习道路,并且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一要有正确的认识,二要有明白人引路,三要循序渐进,四要持之以恒。把握了正确的方向,再有一定量的积累,就必然能有质的飞跃,而那种速成的“真经”,不练也罢!
声合邦从即日起推出每月一至二期的”声合深究“版块,由声合研究员为大家送上有声语言相关的原创深度文章。
本期撰稿人:声合邦特约研究员——孙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转发评论点赞三连来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