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度器 >> 刻度器优势 >> 都是治病,吃药打针输液有什么区别北
审核专家:武新胜
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说起打针,可能很多人都会臀部一紧,毕竟这是个在我们童年时代谈之色变的词汇。
来源丨人民网俗话说,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那么为什么要区分这三种治病方式呢?吃药、打针、输液又各自有什么特点呢?打针和打点滴又是谁最先发明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吃药、打针、输液的区别
吃药、打针和输液的本质,都是要把药物送到我们人体内,它们的区别在于人体对于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利用率是不同的。
口服药物进入消化道之后,经过胃肠道粘膜的重重吸收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液循环最后到达各器官,最安全但是见效慢,药物利用率也相对较低。
来源丨搜狐打针按注射方式分类又可分为皮内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而我们通常说的打针都是指肌肉注射,关于这几种注射方式的区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为啥疫苗不往屁股上打?打针的位置有讲究!看一下我们之前的文章。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肌肉里(通常是臀部),药物溶于肌肉细胞周围的组织液后,再通过肌肉里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相比于口服药物省去了从消化道吸收到组织液里这一个步骤,显效更快。
而输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点滴,是将药物一步到位直接送进静脉中,经血管网运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被需要的地方吸收,见效最快,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药物利用率也最高。
来源丨搜狐输液虽然效果最好,但同时副作用和风险也最大。例如输液要求无菌操作,对药物的纯度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药物中有杂质,随着吊针直接进入血管,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又例如输液速度过快会使进入身体血液循环的液体量迅速增加,导致心肺负担过大出现急性心衰、肺水肿等极端状况。
因此,对于像感冒发烧这类可以通过打针或者吃药来治疗的小病,还是尽量不要选择输液,而对于那些需要的药剂量比较大亦或者是需要药物快速起效的急性病症,该输液还是要输液。
注射器问世的漫长过程
打针和输液这种看上去非常现代化的医疗手段,其实在数百年前就有人提出了。要了解打针的历史,就要从注射器的发展过程谈起。
医用注射剂来源丨恩基士中国注射器的发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时期。在医疗条件尚不发达,“无菌”的概念尚未形成的年代,有人尝试从创口将药品放入患者体内以治疗疾病,但这种方式会引起感染。
15世纪,随着解剖学的发展,使用中空管道向血管内灌入防腐剂的想法,即注射器的早期思想开始出现,这也是注射器问世的一个创造性思想。
17世纪,英国科学家克里斯托弗·雷恩用中空的鹅羽毛管和动物膀胱连接,向狗注射了鸦片、酒精等药物。这一时期,德国也掀起了静脉输液的热潮。年,空心针被发明,并被用来做了第一次有史记录的皮下注射。
十年之后,苏格兰的亚历山大·伍德将针头与针筒结合起来,由此,皮下注射器诞生,这也是现代注射器的雏形。但这种皮下注射器用药量不准,后来,伍德为针管加上了刻度,换上了更细的针头,英国的弗格森又将玻璃制成活塞,成功解决了用药量不准的问题。
亚历山大·伍德来源丨猜你会好奇注射器刚诞生之初被反复使用,有的时候甚至连针头也不换,只简单酒精擦拭一下就对下一个患者进行注射,由此导致大量的人因注射器感染传染病。
老式注射器来源丨网络后来,英格兰一家医药公司生产了第一款带可更换筒和柱塞的全玻璃注射器,交叉感染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