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度器

期中备考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2/6/12 18:04:35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转眼间,期中考试又要来了,不少同学是不是感到心里发慌呢?更重要的是,考试成绩不好的话,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堪比“大型审判现场”。不用怕,小谢老师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了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只要用心背记,辅以相应的练习,考试就不要发愁了!人教版第九章压强一、压强1、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G。(2)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1)如上图,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3、压强(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2)公式:p=F/S推导公式:F=pS;S=F/p(3)单位:p——压强——帕斯卡(Pa);F——压力——牛顿(N);S——受力面积——平方米(m2)受力面积是两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我们一般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G容十G液),后确定压强(用压强的定义式求)。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或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例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等就是利用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2)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或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例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就是利用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压强。)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2、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体自由液面的垂直距离叫做该液体的深度。3、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璧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如上图甲和乙可知: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由乙、丙、丁三图可知: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由丁和戊可知:在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仅适用于液体。该公式的物体意义是: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力、质量、体积、面积、形状等无关。公式中的“ρ”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千克/立方米;“g”为9.8N/kg,题中不特别指出一般不用10N/kg;“h”是指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单位是米。另外,对于置于桌面上的均匀材料组成的直柱形固体(例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同样适用。对桌面的压强p=ρgh(注意:ρ为组成直柱体材料的密度,而不是液体的密度;h为直柱体的高)5、6、容器底所受压力、压强及对支持面压力、压强的比较7、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2)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3)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三、大气压强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一一马德堡半球实验。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后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mm。(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3)结论:大气压p0=mmHg=76cmHg=1.01×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mmHg=76cmHg=1.01×Pa3、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4、大气压的特点(1)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Pa。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6、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伯努利原理: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2、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北师大版第七章运动和力第四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2、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3、注意:(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2)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3)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第五节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3)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等大、反向、共线、同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3、二力平衡的应用(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4、力和运动的关系第六节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3、摩擦力的分类(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f=F外(2)滑动摩擦力:两物体的相对运动属于滑动时,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3)滚动摩擦力:两物体相对运动属于滚动时,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4、滑动摩擦力(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5、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减少压力;②使接触面光滑些;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磁悬浮列车;加润滑油;利用气垫)6、滑动摩擦力(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2)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3)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实验加科学推理法)(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6)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2、惯性(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同时,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5)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6)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7)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8)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9)惯性的应用利用惯性的例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惯性的例子: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3、伽利略斜面实验(1)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2)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3)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4)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1、压力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③方向:垂直于受力面。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注意: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当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2、压强(1)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2)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3)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4)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1N/m2,其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帕斯卡单位很小,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对水平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S不变,F↑②减小受力面积:F不变,S↓。③既增大压力同时有减小受力面积:同时把F↑,S↓。(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③既减小压力同时有增大受力面积。第二节液体压强1、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原因是因为液体受重力作用,同时具有流动性。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注意: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3、液体压强的大小(1)液体压强决定因素: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2)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p=ρgh。ρ指密度,单位kg/m3;g=9.8N/kg;h指深度,单位是m;p指压强,单位是Pa。注意:h指液体的深度,即某点到液体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4、推导过程液柱体积V=Sh;质量m=ρV=ρSh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液片受到的压强:p=F/S=ρgh5、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ρ(kg/m3)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6、7、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首先确定压强p=ρgh;其次确定压力F=pS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苏科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模型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压力,分子间有空隙。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2、原子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3、电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这种粒子带负电,是自然界最小的带电体,该粒子是汤姆逊发现的。4、原子结构(1)来自原子内部带负电的微粒叫做电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2)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3)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状态。5、“摩擦起电”的原理“摩擦起电”是依靠摩擦而使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摩擦起电”是在两个不同种物质间进行的。“摩控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6、分子的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组成单质分子。7、发现质子的是卢瑟福,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卢瑟福。8、发现中子的是查德威克,提出夸克的是盖尔曼。9、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10、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米。11、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0亿个。12、紧靠银河系的星系是仙女星系,它距离我们超过万光年。13、“量天尺”的两个单位分别是:光年和天文单位。1光年(1.y.)=9.X米(m)。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AU)。1AU=1.X米(m)。14、远古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视觉感受,得出了“天圆地方”的宇宙形状。为此,建立了托密勒的“地心说”学说。15、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人类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中国古代的敦煌星图,绘制于约公元年。16世纪后,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16、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17、科学家借助望远镜系统对天体、天体系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18、3年10月,我国第一位航天员乘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他是杨利伟。19、关于宇宙的起源,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亿年的一次大爆炸。20、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了: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21、太阳系:太阳及其九大行星及无数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太阳系。22、星座为了便于观察天空中的天体,人类将全天空分为88个区域,将每个区域内的主要亮星连起来构成某种图案并命名,这种区域叫“星座”。第八章力1、形变(1)定义: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2)分类: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范性形变。2、弹力(1)定义: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2)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3、形变与外力的关系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4、测力计(1)定义: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原理:测力计是根据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的性质制成的。5、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它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内,弹簧伸长与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6、弹簧测力计的组成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秤钩和刻度盘组成。7、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单位符号是N。8、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必须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2)测量前还要观察测力计的分度值,了解刻度值的大小;(3)校正零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还在零刻线处,若不在,应调零;(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观察时,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垂直;(5)记录结果时,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单位。9、弹性势能(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2)影响因素:弹性势能大小与弹性形变的材料自身的性能有关。10、重力势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11、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统称为势能。1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1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位置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有关。14、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G=mg。15、表达式G=mg的物理意义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g=9.8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16、重力的方向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平面是否水平。17、重力和质量的区别与联系18、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摩擦力的区别(1)静摩擦力:物体将要运动时,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3)滚动摩擦力:物体在滚动过程中,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滚动摩擦力;(4)摩擦力:当物体将要运动或运动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统称为摩擦力。19、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有压力的作用、物体将要运动或已经运动。20、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物体的运动方式: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二力平衡条件)21、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无关,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关系是: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2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分离接触面和变滑动为滚动。其中分离接触面的方法有加润滑油、气垫和磁悬浮。2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变滚动为滑动。24、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叫做力。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其中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力相互作用中,其中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25、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的形状、体积发生改变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表现为运动速度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运动方向和速度共同发生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2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27、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叫做力的示意图。28、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区别力的图示:在物理学中有一种定量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共同点是都要标出力的大小、作用点和表示方向的箭头,重要区别是力的图示要有表示力的大小的标度。2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END

免责声明:图文音视频素材来源网络,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7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